
人我之间:慎心进德
人,所以为人钦仰,在其散发的气质与涵养,成就之要,就在慎心进德。有谓「心正,则本立;本立,则道生;道生,则心净;心净,则自然」。 一个人最重要的是心要正、德要厚,自然别人也会宽厚诚意以待。如何慎心进德呢? 第一、读书者不会卑贱:曾国藩云...
人,所以为人钦仰,在其散发的气质与涵养,成就之要,就在慎心进德。有谓「心正,则本立;本立,则道生;道生,则心净;心净,则自然」。 一个人最重要的是心要正、德要厚,自然别人也会宽厚诚意以待。如何慎心进德呢? 第一、读书者不会卑贱:曾国藩云...
一个人打从出生开始,便不断地接触各种人,和不同的人生活、相处,包括家人、朋友、同事、情人、上司、部属,甚至陌生人等。因为人要在世间上生活,便脱离不了社会,离开不了人群,因此懂得与各种人相交,就是最好的修行。 世间上的人,有的人能与别人共患难...
在佛教的经典裡,每部经都是以「如是我闻」开头,以「信受奉行」结尾。这是因为当初经藏结集时,阿难自言听闻于佛陀之言行。又「如是」意为信顺自己所闻之法,「我闻」则为坚持其信之人;「信受奉行」则谓信受如来所说之法而奉行之意。 佛陀之所以能让弟子信...
世间是个彼此相互依存、相互保护的世界。父母养育儿女,儿女孝养父母;主管爱护部属,部属效忠主管。甚至国家要保障人民,人民也要保护国家,这些都是世间的常态。生活中,如果每个人都有我要保护他人、我要保护社会、我要保护国家的心,如此一定能建设一个安...
我们生活在群居的社会,比方家庭里有父母、兄弟、姊妹、夫妻、儿女的伦理关係;社会上,机关、学校、朋友有从属、同侪、师生等人际关係,彼此间互有因缘,相互依存。 人不能离开群众而独立生存,因此群我关係的经营,就显得非常重要了!如何才是积极的群我关...
身处一半一半的世间,顺逆境无不在我们生活周遭交替发生著。顺境固然是助人成功的跳板,逆境同样可以激发心志,而成为逆增上缘。如果历史上没有封建专制的厉声,哪来慧远大师「沙门不敬王者论」的出世呢?因此,我们遇挫折要能不折心志,要能勇往直前,奋起飞...
人要有所作为,必须发大心、立大志、行大愿,摒除一切人我是非,则周遭的一切都可以变为成就我们的因缘。 至于如何才能圆融人际关係,首须注意与人相处之忌,有四点说明? 第一、攻人之恶毋太严: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,也没有永远不犯错的人。当别人...
一个人要自我提升,必须靠思想教育来启发;群我的相处之道,则要靠生活教育来训练。 有关「群我之间」如何做良好的互动,有四点意见提供参考: 第一、多言是贱卖宝贵的生命:「胶多不黏,话多不甜」,说话旨在表达意思、传达理念,著重言简意赅,不可囉...
过去儒家主张,大丈夫立身处世,达则兼善天下,不达则独善其身;佛教则主张,做人要持守五戒、广行十善,要自觉觉他、己立立人。 如何「己立立人」,有四点看法: 第一、己俭而能施人,是为仁也:所谓「富贵之家修道难,贫贱之家布施更难。」一个真正的...
《佛光菜根谭》说:「不生恶念,是给予自己的净化;常行善事,是给予社会的美化。」不生恶念就是律己,常行善事则是利人。律己是为自身功德而努力,可以自得其利;行善是为济度有情而发心,能够利益他人。 律己行善的内容有哪些?提供四点看法: 第一、耿介...